糖友出现这些症状,别着急怪血糖,有可能是这两个指标高了
得了糖尿病之后,糖友开始习惯性地把所有身体不适都归结到高血糖上,以为少吃点就能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 摄图网 但其实,某些症状并不一定是血糖导致的,按照常规降糖的方式也解决不了,查明原因是关键。 一、这6个表现可能是痛风,要查查尿酸 痛风的6种表现 ① 关节肿痛 ② 关节结节 ③ 关节变形 ④ 尿液异常 ⑤ 肾绞痛 ⑥ 反复的尿路感染 @图片来源 摄图网 02 怀疑痛风了?要查查尿酸值 出现以上信号,我们可以怀疑是痛风在捣乱,高尿酸是导致痛风的根本原因,出现过上述症状需要加强尿酸监测。 就跟糖尿病监测的是血糖而不是尿糖一样,尿酸查的也是血液里面的尿酸水平。不论男女,非同日血尿酸水平超过420umol/L即为高尿酸血症。 当然,并不是出现症状了才要测尿酸。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采用精制饮食、长期静坐等生活方式,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患病率最高的已经达到了23.5%。而对糖友来说,更是有高达45%-75%的人患有高尿酸血症。因此,尿酸是日常监测项目,普通人每半年1次即可,糖友则要做到每半个月测1次。 二、这些表现可能是酮症酸中毒,要查查酮体 酮症酸中毒的6种表现 早期:烦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中期: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呼气中有烂苹果气味(丙酮气味); 后期:嗜睡加重,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表现; 晚期:意识障碍加重,可出现昏迷。 02 关乎生命安全,及时查酮体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常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也可发生。在未获得及时治疗的情况下,是儿童1型糖尿病及>60岁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体内酮体过多是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原因。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内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当糖代谢失调时,机体会动员脂肪供能,产生大量酮体,而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是酸性物质,在体内大量堆积时易引起酮症酸中毒。 因此,发现疑似症状后,要抓紧监测酮体值,及时处理。酮体检测有尿酮体和血酮体两种方法,相比之下,血酮检测更为快速精确。原因是尿酮只能定性或半定量地检测,一般都只能给出尿酮阳性“+”、阴性“-”的结论,无法提供精确值。而且一般体内酮体升高2-4小时后才会在尿液中体现出来,尿酮检测结果延迟。而血酮通过采血检测,反映的是体内实时的酮体水平,一般会提供精确的数值,能更准确地对患者血样中的酮体水平。 男性女性血酮的标准是一样的: 血酮<0.3mmol/L,属于正常范围; 0.3-1.5mmol/L,有酮症酸中毒的倾向,需要进一步监测; >1.5mmol/L,可能已出现酮症酸中毒。 同样的,除了有相应症状的患者外,其他糖友也需要监测酮体。《中国糖尿病血酮监测专家共识》指出,糖尿病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检测酮体: 1. 胰岛素治疗不当:中断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用量不足的糖尿病患者; 2. 血糖控制不佳:随机血糖≥13. 0mmol/L; 3. 伴随重症感染:如肺炎、阑尾炎、盆腔炎等; 4. 严重应激: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外伤及严重的精神刺激等特殊应激情况时; 5. 药物:使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苯乙双胍等; 6. 特殊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病、肢端肥大症及胰升糖素瘤等; 7. 妊娠期间:尤其在妊娠后半阶段常规检测; 8. 饥饿:长期饥饿,出现低血糖时; 9. 大量摄入葡萄糖:口服或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后。 总结起来就是,有相应疑似症状时,要果断监测尿酸、血酮值;没有疑似症状时,糖友要每半个月监测1次尿酸,符合《中国糖尿病血酮监测专家共识》推荐监测血酮的糖友要定期检测血酮。 糖友可以去医院抽血化验,当然也可以在家就直接像测血糖一样扎手指就能测,每半个月去一次医院对大部分人来说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更推荐居家监测。 很多糖友会担心,平时已经在测血糖了,再增加两个指标的话是不是得多买几个设备,多扎几次手指?其实完全不用担心,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仪器可以把三个指标合在一起测了,减少疼痛还省钱。 比如微策的血糖/血酮/尿酸三合一分析仪,扎一次血就能同时测三个指标,一机多用更经济,仅需1.5uL血量即可测量,15秒快速出结果,糖友预防痛风、酮症酸中毒必备。 糖护士上新价 358元/套 戳下方图片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