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招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不容忽视,治疗需趁早!

【分享】

众所周知,长期血糖升高会引起大血管、微血管的损伤,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就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摄图网_306589721_人类眼解剖矢量说明(企业商用).jpg

DME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在黄斑中心凹一个视盘直径范围内,细胞外液积聚所致的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沉积。我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病率约6.81%,其中病程超过2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8%合并患有DME。


DME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公认的是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导致视网膜产生血管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等多种炎性因子,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间液外渗,导致黄斑增厚,新生血管渗出,视力下降。


基于此机理,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抗VEGF治疗的相关研究,且抗VEGF治疗在临床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逐渐成为治疗DME的一线治疗选择。除了抗VEGF治疗外,目前的治疗选择还包括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或玻璃体内皮质类固醇植入物。



点此即可报名


Faricimab 是一种新型人源化双特异性 IgG1 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结合 VEGF-A 和血管生成素-2(Ang-2),VEGF-A和Ang-2是血管生成、渗漏和微血管炎症的关键驱动因素。


其中VEGF 结合组分与 VEGF-A 结合后可抑制血管渗透和新生血管生成,而Ang-2 结合组分与 Ang-2 结合后可增强血管稳定性。2期研究数据显示,在未经过抗VEGF治疗的受试者中,与0.3mg雷珠单抗相比,接受faricimab治疗后第24周最佳矫正视力较基线平均变化更优。


目前,我国多家三甲医院正在开展一项针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研究药物为faricimab。如您符合本研究所有条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则可以参加本研究。

研究的主要入组条件:

1.年龄≥18周岁

2. 患有 1 型或 2 型糖尿病(正在接受降糖治疗)且 HbAlc ≤ 10%

3. 研究眼是继发于 DME 的黄斑增厚,累及中央凹,且使用 ETDRS 视力表测试 最佳矫正视力(BCVA) 为 73 至25 个字母(约等于 Snellen 视力表等值 20/40 至 20/320)

4. 目前没有:活动性虹膜红变、未控制的青光眼、活动性眼部炎症、眼周感染、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注:以上为主要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医生掌握。 

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有机会参加本项临床研究,将接受申办方提供的faricimab或阿柏西普治疗。研究期间您将获得来自专业医师的疾病管理,无需支付研究药物以及本研究相关检查(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眼内压检查等)的费用,并有一定的交通费补贴。




点此即可报名

招募结束时间:2021年6月30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4):241-247.
2. 姚毅, 姜荔, 陈伟民,等.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3, 19(3):198-200.
3. 王鑫, 孙长文.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J]. 临床眼科杂志, 2019, 27(6): 560-564.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