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痛风?得了痛风后,尿酸要控制在多少以内?
1. 什么是痛风
简单来说:痛风主要因为尿酸生成过多,排泄障碍导致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尿酸盐沉积生成晶体聚集在关节处,引起的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因为发作时真得非常疼痛,不但连碰都不能碰,甚至连风吹过去都会疼痛难耐,所以叫做「痛风」。
严格来说: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2. 什么原因导致尿酸高?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产生750毫克的尿酸,其中有500毫克由肾脏代谢随尿液排出,其余经肠道分解代谢排出,当尿酸的生成和排出无法平衡时,就会引发高尿酸血症。
尿酸过多的原因不单是摄入过多,还可依原因不同分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遗传体质、摄取高嘌呤食物、肾脏排泄尿酸受阻等。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药物、过度饮酒、肥胖、高血压、肾衰竭等。
3.我国痛风患者特点
痛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关节痛,其次为乏力和发热。截至2016年,基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的6814例痛风患者有效病例发现:
年轻化:平均患病年龄48岁(男性45岁,女性53岁);
男多女少: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5:1;
超重或肥胖:超过50%的痛风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
血尿酸水平高:首次痛风发作时的血尿酸水平,男性为527.4,女性为516.7。
从表1可看得出来,除了无明显诱因外,男性患者最主要的诱因为饮酒(27.3%),其次为高嘌呤饮食(24.4%)和剧烈运动(6.7%);女性患者最主要的诱因为高嘌呤饮食(22.7%),其次为突然受冷(14.9%)和剧烈运动(12.7%)。
4.痛风的发病率
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为1.1%,也就是说,每100个人里面,至少有13人患高尿酸血症,至少1人患痛风。
我国痛风患者人数分布前十省份为: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辽宁省、北京市、江苏省、四川省、河南省、浙江省和湖北省。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为痛风发病高发区。
图1 我国痛风人群地域分布
5.痛风的诊断标准
关于痛风的诊断标准,建议使用201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 颁布的痛风新标准(如下表),该诊断标准较其他标准更加科学、系统与全面。
该分类标准包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3个项目,8个条目,共计23分,当得分≥8分,可诊断痛风。
表2 痛风新标准
(点击查看大图)
举例说明:
如果检查出尿酸值≥600umol/L(4分),有痛风石(4分),总得分8分,即便没有痛风症状,也可诊断为痛风患者。
6. 痛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痛风引发剧痛,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等,严重危害健康,减低生活质量。
7.日常时,我们需要将尿酸控制在多少范围内?
血尿酸增高需要干预,可以先采取生活方式干预。
何时启动药物治疗:
但是血尿酸水平越高,各种并发症发生危险也越大,并发症出现得越快。因此,当血尿酸大于540umol/L时,无论是否有痛风发作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表现,都必须使用药物进行降尿酸治疗。
如果患者存在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因为尿酸水平增高会加重以上疾病的病情,只要血尿酸高于 480umol/L,患者就应该接受降尿酸的药物治疗。
尿酸控制标准:
没有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建议血尿酸控制在420umol/L以下,有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建议控制在360umol/L以下。其中,360umol/L是尿酸盐的饱和点,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将血尿酸水平降到360umol/L以下,就可以显著降低痛风的发作频率。这之后,通常还需要用小剂量的药物维持治疗,将血尿酸控制在这个数值以下。
但是,对于有痛风石、慢性痛风、痛风频繁发作的患者,血尿酸要长期维持在300umol/L以下,才能对患者机体损伤相对更小。
责任编辑:糖小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