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糖尿病治疗观:2024防治指南要点解析
近期,《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下文简称“2024版指南”)发布,这个和糖尿病患者密切相关的指南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内容呢,今天小编总结一二,欢迎大家学习、收藏、转发与留言。 1 控制体重很重要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的后备军,而这部分人群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高。 2024版指南提到: 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2017年调查结果显示,BMI≥30kg/m^2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20.1%,而BMI<25 kg/m^2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8.8%,前者是后者的2.3倍。 糖小护提示: 要想预防糖尿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体重,对于已经罹患糖尿病的人群来说,管理好体重也很重要,一些超重及肥胖的糖友在糖尿病早期把体重减下来,降低5%就能有效改善血糖值。 2 空腹血糖值6.1就要当心了 一半以上的2型糖尿病在早期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因此做好糖尿病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有必要。 2024版指南提到: 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糖尿病,有助于早发现。 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随机血糖≥7.8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建议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测空腹和2小时血糖。结果正常者3年复查1次,结果为糖前期,每年复查1次。 糖小护提示: 我国糖尿病患者有一些是先出现餐后高血糖,然后逐渐发展成空腹高血糖的,因此体检空腹正常的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3 定期筛查并发症很有必要 一些患者是在高糖很久才被确诊的,因此可能已经存在某些并发症。 2024版指南提到: 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时就应该进行详细的评估,看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等,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推荐至相关专科进行诊治。 糖小护提示: 2型糖尿病每年至少要做1次尿检、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超声、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眼底、神经病变的检查,半年做1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如果合并相应的并发症,需要增加监测频率。 4 血糖监测,有的放矢 通过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用来指导生活方式的调整,提供给医生调整用药方案的相关参考。 2024版指南提到: 我们有三种实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即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扎手指血糖仪检测)、糖化血糖蛋白(反映血糖平均水平)、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动态血糖仪)。 CGM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评价血糖控制的有效指标,推荐大多数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TIR控制目标为>70%。 糖小护提示: 建议三种监测方法结合使用,不同的用药和血糖达标情况下,血糖监测频率亦不同。 糖护士App:多维度血糖数据展示看板 糖护士App为您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监测方案,提供详细的血糖数据分析,帮糖友更精准地管理糖尿病。 5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的管理 糖尿病是慢性病,长期的高血糖可通过多种机制损害细胞,诱发各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血糖、血压、血脂、体重都要控制。 2024版指南提到: 中国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测量指标 目标值 毛细血管血糖(mmol/L) 空腹 4.4~7.0 非空腹 <10.0 糖化血红蛋白(%) <7.0 血压(mmHg) <130/80 总胆固醇(mmol/L) <4.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男性 >1.0 女性 >1.3 甘油三酯(mmol/L) <1.7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2.6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1.8 体重指数(kg/m²) <24.0 糖小护提示: 有多项证据指出,控制好血压、胆固醇比单纯控糖更重要,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6 吃动平衡,持之以恒 科学饮食和规律运动都能有效降糖。 通过改变膳食模式与习惯、调整营养素结构、由专科营养(医)师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0.3%~2.0%。 2024版指南提到: 碳水化合物的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45%~60%(相比上一版指南比例降低),蛋白质供能比为15%~20%,脂肪供能比为20%~30%,建议多摄入优质脂肪(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时间建议至少150-300分钟,并强调需要有2次抗阻力运动。 减少静坐时间,每静坐30分钟最好进行不同强度活动1-5分钟。 糖小护提示: 糖尿病患者应合理控制总能量摄入,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素。糖友不宜长期不吃主食,可以通过粗细搭配,控制摄入量、与肉蛋菜等一起吃,稳定血糖。 7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联合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 2024版指南提到: (1)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HF)、慢性肾脏病(CKD)获益; (2)SGLT2i及口服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具有体重获益; (3)吡格列酮可降低卒中再发风险; (4)胰岛素促分泌剂增加低血糖风险; (5)早期、合理联合应用机制互补的降糖药物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早期血糖达标并长期维持。 糖小护提示: 血糖达标是根本,如果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和运动)不能让血糖达标,就应该采取药物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调整增减药物等应该由医生决定。 8 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管理 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CVD),因此糖友要格外重视。 2024版指南提到: 要关注高血压、血脂紊乱等CVD的重要危险因素,每年都应该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并进行干预,可优先选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糖小护提示: 除上面提到的之外,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吸烟等都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大家要重视并加以改进,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手段将不断更新和完善。“2024糖尿病防治指南”只是我们迈向更好未来的一小步。让我们保持乐观,积极拥抱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糖尿病将不再是难以控制的健康威胁。记住,每一次的学习与实践,都是向更健康生活迈进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