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食材的拌面VS汤面,哪种主食糖友的餐后血糖更高?
糖护士遇到不少糖友,饮食方面总会纠结万分,不知道应该吃什么、怎么吃?特别是关于主食的选择,成为了控糖生活中的主要话题。
今天糖护士带着大家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分享一些选择合适主食的小技巧。
今天咱们先做一个小的调研:同样重量的、同样食材的拌面和汤面,哪一个餐后升糖指数更高呢?(下文有揭晓)
实验方法
实验人:
老王 36岁,糖尿病3年,目前早晚各一粒2000mg二甲双胍,无并发症,控糖目标糖化血红蛋白<6.5%,目前血糖达标且稳定。
实验时间:
早上7点起床测空腹,8点吃早餐,9点测餐后1小时血糖,10点测2小时血糖。
实验工具:
糖护士SPUG血糖尿酸仪、电子秤、食材。
食材准备阶段:
刀削面:3份,每份约100g;
西红柿:2个,每个约157g;
油菜:2颗,每颗约42g;
鸡蛋:4个,每2个约123g;
烹饪方法:
拌面:
刀削面放入沸水中,煮熟后面放入凉开水中,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油菜用沸水焯熟,西红柿切块和2个鸡蛋放入锅中煸炒,加入适量的调料备用;
然后将面、油菜、西红柿鸡蛋放入备好的碗内即可。
汤面:
西红柿切块,冷水下锅,水开后分别放入鸡蛋、面、青菜,煮熟即可;
拌面VS汤面血糖试验结果
拌面(熟重约400g):
空腹血糖:5.2mmol/L;
餐后1小时血糖:6.4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5.7mmol/L;
汤面(熟重约490g):
空腹血糖:5.1mmol/L;
餐后1小时血糖:7.6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6.9mmol/L;
实验中:汤面餐后血糖明显要高于拌面,你有没有答对呢?
为什么同样的食材,同样的重量,餐后血糖反应差别这么明显?
从实验中得出的饮食小技巧
1. 烹饪方式不同,餐后血糖反应也不同
一般同样的食材,食材的糊化程度、烹饪方法对于餐后血糖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
以汤面举例:汤面相较拌面,糊化程度较高,汤水浓稠,糊化更彻底,更容易被肠胃吸收,餐后血糖升高更快、更高。
而拌面煮熟即被捞出沥水,糊化程度较低,去除浓稠的汤水,餐后血糖相对较平缓。
所以一般建议糖友可以选择“干”一些,煮的时间“短”一些,糊化少一些的主食。粥类、面汤类的尽量不吃或少吃。
注:糖护士建议糖友饮食多一些蒸、煮、炖,少一些炸、煎、烤等烹饪方法;
2. 选择“抗性淀粉”多一些的主食
主食放凉后,会出现“糊化回生”的情况,抗性淀粉(又称抗酶解淀粉、难消化淀粉)有所增加。
而抗性淀粉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都较缓慢,相对更难于被吸收。一定程度上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拌面在煮熟后,会有放入凉开水冲洗的步骤,可以增加面条的弹性,同时客观上将滚烫的面条降温,增加了抗性淀粉。
所以糖有可以优先挑选含天然抗性淀粉高的玉米、土豆、燕麦、糙米、豆类等粗细搭配做成主食,餐后血糖会更健康。
注:糖护士不建议糖友特意将主食放凉再吃,这些口感不佳外,还会增加食物变质的风险;
3. 主食中放入蔬菜、蛋、肉
加入蔬菜、鸡蛋等食材即保证了饮食多样,同时蔬菜、鸡蛋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可以有效延缓餐后血糖反应。
以粥为例,糖护士一般不建议糖友喝粥,特别是白粥,如果非要喝粥的话,可以添加蔬菜、肉、蛋、杂豆等,可以有效延缓餐后血糖升高。
注:实验中,不管是拌面还是汤面,都有加入鸡蛋、蔬菜等,相较于纯面条,餐后血糖对于糖友来说,都比较友好。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哦
糖护士最新推出一款SPUG测试仪,血糖尿酸、一机双测,小巧轻便,私密性好,通过Type-C接口连接手机,自动记录患者测量的血糖、尿酸数据,并形成日志、表格、曲线、统计等数据,自动上传并永久保存,为患者节约了宝贵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守护患者健康。
责任排版:糖护士-小宋
图片来源:摄图网、糖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