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病后,我(我的孩子)如何愉快玩耍和运动?

【分享】


前言:

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过程中,尤其要预防运动中及运动后低血糖,运动后低血糖多见于青春期少年,运动后低血糖甚至可延迟至24h后发生。


所以运动前需对患者的代谢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的强度、方式、时间和频率以及胰岛素剂量和饮食的调整等。



1、运动治疗对新型糖尿病患者的好处

  • 有助于血糖控制;

  • 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灵活度;

  • 有规律的负重运动如球类运动、跳跃运动、体操等可增加骨密度,有利于生长发育;

  • 有利于放松紧张情绪,增强适应性、幸福感和团队参与意识及社会认同感等;



2、运动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运动治疗的适应症:

血糖稳定的患者,均应参加多种形式的有氧运动;


运动治疗的禁忌症:

  • 合并各种急性感染;

  •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未纠正;

  • 空腹或餐前血糖>13.9mmol/L,<5mmol/L或频发低血糖时;

  • 严重的糖尿病肾病、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严重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及有心血管疾病风险未控制的患者;



3、运动前的准备

3.1全面体检:

在开始制定运动计划之前,均应进行全面的体检以筛查潜在的并发症,避免疾病或损伤,去除危险因素、以确保运动安全。


检查内容包括:血糖、酮体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心率、心电图、眼底、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足部和关节、神经系统等。 


3.2制定运动方案:

根据体检结果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方式、强度、时间及频率等。 


3.3选择安全的运动场地,合适的鞋袜等运动装备。


3.4随身携带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无糖饮料及糖尿病保健卡,以备自救。




运动的方式、强度、时间和频率


01

运动方式与强度


1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或稍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中度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梯、健身操等;稍强度运动包括跳绳、爬山、游泳、球类、舞蹈等。运动后感觉全身发热,出汗,但非大汗淋漓。

1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强度以最大运动强度的60%—70%为宜,糖尿病患者运动强度应保持心率(次/分钟)=(220-年龄)×60-70% 。各种运动强度参见表1。 


表1:各种强度的有氧运动所消耗的热量:

5-1.png


02

运动的时间与频率


ADA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每周多次参与有氧和抗阻训练,具体运动时间与频率(见表2)。

表2:儿童青少年及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和频率

5-2.png


注:对尚无运动习惯糖友,应循序渐进,直到每天至少30分钟中度运动强度,若不能一次运动30分钟,可分次进行,每次10—15分钟;

运动前应进行 5-10分钟的热身运动,运动后应进行10分钟的整理运动;



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


1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需要注意低血糖及脱水等事项,运动对血糖的影响(见表3)。

表3: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及可能原因

5-3.png


01

运动前、运动后应监测血糖


运动前、运动后应监测血糖,必要时加测运动中血糖,以评估运动前是否需要吃一些淀粉类食物,及胰岛素调整剂量或其他措施(见表4)。


对于持续1小时的有氧运动,初始血糖范围可在7~10mmol/L,如为了防止低血糖发生,血糖也可高于该标准;


对于无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前血糖可稍低,保持在5~7mmol/L,因为这两种运动可使血糖保持相对稳定或下降程度低于持续有氧运动,甚至使血糖略有上升;运动过程中的血糖控制在6~8mmol/L比较理想;


表4:根据运动前血糖补充碳水化合物或其他措施的建议

5-4.png


特别要强调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必须带好血糖仪,以便了解运动前、中、后的血糖情况,并随身携带用于纠正低血糖的零食。


02

预防低血糖


若运动前血糖<7.0 mmol/L,应额外补充碳水化合物,运动前把胰岛素减少25-50%;


注射胰岛素后1-1.5小时是胰岛素作用高峰,此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可增高血糖,持续中等强度运动会使血糖降低,在持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束时,快速短跑10秒钟有助于预防运动后2小时的低血糖;


有氧运动前,进行5分钟的抗阻运动(如深蹲、平板支撑、俯卧撑等),有助于运动过程中血糖稳定,并减少运动后低血糖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03

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运动过程中,会出汗,为了避免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



以上内容由糖护士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分享。

责任编辑:孔磊

责任排版:糖小护-小涛

标题图来源:摄图网


糖小护微信号-888.png

免责申明.png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