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震惊了!该省控糖秘诀竟缘于这种独特的饮食

【分享】

你知道吗?山西省是我国糖尿病大省,糖尿病的患病率很高,但这个省的血糖治疗达标率位列前茅。


201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情况地区分布

👇👇👇

图片来源:我国糖尿病地区分布及其疾病负担研究


201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治疗控制情况地区分布

👇👇👇

图片来源:我国糖尿病地区分布及其疾病负担研究


是什么让山西糖友成为控糖的优等生呢?这可能和山西特产——醋有关。


醋竟然可以降血糖?

醋是我国常见的调味料,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口味变化,还有一些独特功效,比如对糖友来说,醋还有助于控糖。

@图片来源 摄图网


1

降低食物GI值

醋能降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升糖指数(GI),进食后含醋的食物升糖速度慢一些。


2

预防慢性并发症

酿造醋富含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多酚类化合物),这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3

有益心血管健康

醋能降低脂肪的合成和吸收,有益心血管健康。糖友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吃点醋有益。

除了醋之外,还有其他酸味食物可以选择,比如柠檬、百香果、酸黄瓜、番茄、泡菜等,合理运用这些食材给食物增添风味,也对控糖有帮助,大家不妨尝试一下。


我们应该怎么吃酸?

酸味有助于控糖,糖友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吃呢?


-最直接的吃酸方式:蘸醋-

@图片来源 摄图网

有一种仪式感,叫“吃饺子要蘸醋”。其实不仅吃饺子可以蘸醋,包子、馄饨、面条等都可以与醋为伴。但前提是买到优质醋。


  选醋小技巧 

看配料:选择酿造醋,其主要原料为谷物,如大米、高粱、麦芽及豆类等;


看酸度:醋的有益成分主要是乙酸,乙酸含量高,酸度就高,建议选择酸度在5%以上的;


选低钠:买醋要看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在3%以下的醋。


-花样的吃酸方式:烹饪-

1

蔬菜如何增酸

醋可以减少蔬菜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酸辣土豆丝、醋溜白菜、醋溜藕片等都是常见的家常菜。

@图片来源 摄图网

温馨提示:土豆、莲藕这类食材富含淀粉,糖友进食需要减少主食摄入量。


2

肉类如何增酸

肉类加酸可以去腥,同时使肉质更嫩。烹饪肉食可采用多种酸味食材,比如柠檬、番茄、酸黄瓜、酸菜等。

【柠檬番茄鱼】

原料:黑鱼片、番茄、柠檬、葱、姜末、油、盐


制作方法:

1)鱼片加入柠檬汁和姜末去腥,加盐拌匀后放入冰箱冷藏备用。

2)番茄去皮后切丁,锅中倒入油,烧热后加入番茄丁翻炒至汤汁粘稠,加入热水。

3)待水烧开后,放入柠檬片和腌制好的鱼片,待再次烧开后即可关火,撒入葱花后食用。


【酸菜炒牛肉】

原料:酸菜、牛肉片、盐、姜、蒜末、花生油


制作方法:

1)牛肉片用姜丝和盐腌制,酸菜切碎。

2)将酸菜放入锅中,加热炒干后倒入油,闻到香味后盛出备用。

3)洗净炒锅后,将锅烧热后倒入花生油,将姜丝和蒜末倒入炒香后,加入腌制好的牛肉片,继续炒制片刻,待牛肉片变色后,倒入酸菜一起翻炒,待牛肉熟透后,根据个人口味适当加盐调味即可。


此外,还可以制作风味料汁,浇在自己喜欢的食材上。


👉 酸辣汁:小米辣、葱、蒜、香菜等切末,倒入适量的醋,拌匀即可。


👉 番茄酸汁:西红柿洗净切碎,香菜、蒜、洋葱、小米辣切末,加入百香果汁或柠檬汁,放入少许生抽、花椒粉调味即可。


-喝下去的酸:酸味饮品-

日常饮水中也可以加入酸味,可以开胃消食,味道独特。

【果醋汁】


果醋是用各种水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除了含醋酸外,还含有各种有机酸,酸味丰富柔和,还伴有浓郁的果香,可以加水后直接饮用,也可以加在果蔬汁中饮用。


  喝醋小贴士  

1)限量:一次5-10ml,加水200ml后饮用。


2)不要直接饮用浓醋或原浆醋。


3)选购果醋的时候看清配料表,有些果醋为了调节口感,会添加白砂糖等,不建议糖友选用。


【百香果茶】

@图片来源 摄图网

原料:百香果、柠檬、橙子、茉莉花茶汤、罗汉果


制作方法:将百香果切开后舀出果肉,放入杯中,加入柠檬片、橙子片及罗汉果碎,倒入温热的茉莉花茶汤后即可。


-最方便的吃酸方式:酸味水果-

选择酸味水果也能帮您控糖,但是要注意一些水果虽然很酸,但糖分含量也不低,因此一定要选低糖的酸味水果。如:青苹果、草莓、樱桃、柚子、橙子、橘子等。

@图片来源 摄图网

温馨提示: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时,避免食用西柚,否则会延缓药物代谢速度,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吃酸注意事项

◆ 患有胃肠疾病(如消化道溃疡、容易反酸的糖友)不适合大量吃酸;


◆ 高血压、肾病等需要严格控制钠摄入的糖友,需要查看营养成分表,注意醋中钠的含量;


◆ 服用碳酸氢钙、碳酸钙、红霉素、磺胺类药物时,避免与酸味食物一起食用,否则药物会失效。

糖友吃醋好处多,赶快把有趣有用的知识分享出去吧!


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微信公众号并由《糖尿病网》授权本平台使用。

作者:魏帼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

审核:海琳

排版:姜小玥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截图后用微信扫描添加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