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不仅要关注血糖,这两个指标也很要命

【分享】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血糖高了之后还会影响其他指标,包括血压、血脂、尿酸等,其中尿酸和酮体两个指标很“要命”,大家尤其要重视。


尿酸过高可引起痛风

——痛得要命

1. 大家对痛风并不陌生,而痛风的原罪就是高尿酸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在体内主要经过肾脏随尿液排出。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功能障碍,会使尿酸在血液中积聚,达到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umol/L时,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水平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时,尿酸钠晶体会析出,沉积在关节局部,会诱发局部炎症反应,破坏组织。而痛风发展下去还会引发慢性痛风性肾病,尿路结石,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图片来源 摄图网


2. 别小看多出来的这个“包”,痛起来真“要命”!

国际上把疼痛分为10个等级,分娩痛是最高的10级。而痛风早期为2-4期的疼痛,病情发展到后期可达到8-9级疼痛,仅次于分娩!原因是尿酸结晶形成的尿酸钠对于骨头来说就像是一根根锋利的针在扎,名副其实的痛到了骨子里

@图片来源 摄图网


来看看朋友们的切身体会:


3. 痛风发病率高,糖友更甚

不要觉得痛风距离自己很远,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也就是说,7个人里面至少有1个人有高尿酸血症,这种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二大内分泌疾病。


而对于糖友来说,发病风险就更高了。高尿酸和高血糖拥有共同的土壤——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引起血糖异常的那些危险因素同样也是痛风的危险因素,比如饮食过量、肥胖、缺乏运动等,如果不加以注意,高血糖的同时又引起高尿酸,不利于血糖控制还会明显增加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图片来源 摄图网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达45%-75%,血糖异常者中大约有15%患有痛风,除了2型糖尿病患者之外,糖尿病前期也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高危人群。


因此,糖友们平时除了监测血糖之外还要兼顾尿酸,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酮体过高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

——死亡率高

7月10日,#乔任梁父亲自爆住院#的话题冲上热搜,原因是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这个糖友听到都害怕的并发症,到底是怎么来的?


1. “成”也酮体,“败”也酮体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内正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在葡萄糖缺乏时可以代替葡萄糖作为机体功能,是人体在饥饿状态下的重要能量来源——此谓“成”也酮体。


而糖友体内糖利用障碍时,脂肪酸成为主要供能物质,可在肝脏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超过机体利用能力,血液酮体含量就会过高,导致酮血症或酮尿症。而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是酸性物质,在体内大量堆积时易引起酮症酸中毒——此谓“败”也酮体。


2. 酮体过多,容易致命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1型糖尿病初发患者发病率约15%-75%,妊娠糖尿病患者有17%的发病率。在未获得及时治疗的情况下,酮症酸中毒是儿童1型糖尿病及>60岁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酮症酸中毒在不同时间症状各异,大家要注意识别:

  • 早期:烦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 中期: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呼气中有烂苹果气味(丙酮气味);

  • 后期:嗜睡加重,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表现;

  • 晚期:意识障碍加重,可出现昏迷。


从乔父描述的症状看,推测是已经发展到后期了,幸而已住院治疗。


除通过症状识别外,更重要的是要定期监测酮体,尿酮体呈阳性或血酮>0.5mmol/L时请及时就医。


很多糖友会担心,平时已经在测血糖了,再增加两个指标的话是不是得多买几个设备,多扎几次手指?其实完全不用担心,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仪器可以把三个指标合在一起测了,减少疼痛还省钱。


比如微策的血糖/血酮/尿酸三合一分析仪,扎一次血就能同时测三个指标,一机多用更经济,仅需1.5uL血量即可测量,15秒快速出结果,糖友预防痛风、酮症酸中毒必备。


糖护士上新价

358元/套

戳下方图片购买

↓↓↓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