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偷懒控糖法(2) 大口吃肉不升糖?“1122”吃肉法教您解馋又控糖!
营养师:疫情当下,除了做好外在防护措施外,更应注重营养均衡,要想提高免疫力,日常需要摄入优质蛋白,要吃肉。
老唐:哎呦,我可不敢吃肉,我怕血脂高,血糖后劲升。
营养师:唐叔叔,您别怕,今天我教您一个“1122”吃肉法,营养又稳糖,也不用担心血脂异常。
“1122”吃肉法则
简单易记:
第一个“1”,是指水里游的动物肉(鱼虾等),每天吃1个手掌。
第二个“1”,是指陆地上跑的动物瘦肉(猪牛羊鸡鸭等),每天吃1个手掌。
第三个“2”,是指每天午餐和晚餐,一共吃两次肉。
第四个“2”,是指每个月吃两次肝、肾、血等动物内脏,有助于补充铁、硒等元素,利于预防贫血和改善胰岛素功能。
糖友如何科学选肉
不同种类的肉各有优点,大家要合理搭配。
水产(鱼虾蟹贝)——白肉
高蛋白低脂肪(尤其是深海鱼类,富含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
硒、锌、碘含量高。
建议食用量:40-75克/天,有条件可以增加摄入量,替代部分畜肉(猪牛羊肉)。
禽肉(鸡鸭鹅肉)——白肉
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建议去皮食用。
建议食用量:畜肉和禽肉加起来40-75克/天,优先选禽肉。
畜肉(猪牛羊肉)——红肉
富含优质蛋白质、铁、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建议选择脂肪含量低的瘦肉,瘦牛肉最佳。
建议食用量:畜肉和禽肉加起来40-75克/天。
小贴士:营养师推荐食物交换份
以下每种食物为一个交换份(90千卡)
畜禽肉
瘦猪肉 63克 牛里脊肉 84克 鸡胸肉 76克
动物内脏
猪肝 71克 猪血 164克 鸭肫 98克
鱼虾类
鳕鱼肉 102克 红虾仁 188克
特殊人群肉类选择注意事项
血脂异常者
1.多选择富含好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肉类,如鱼肉等。
2.少选择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肉类,如肥肉、肉皮、浓肉汤。
3.限制动物内脏。
高尿酸血症者
1.控制肉量。每天所有肉类加起来不超过2两。
2.嘌呤含量高的肉类不吃,如动物内脏、肉汤、带壳海鲜等。
3.非痛风急性发作期,嘌呤含量中等的肉类适量吃,如猪瘦肉、鸡肉、草鱼等,肉食煮熟后弃汤食肉,可以减少嘌呤摄入。
4.痛风急性发作期,只能适量吃嘌呤含量低的肉类,如海参、猪血,可以选择牛奶、鸡蛋补充蛋白质。
高血压者
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肉,比如肥肉、五花肉,雪花牛肉。
不吃动物油脂,如猪油、牛油、黄油等,少吃红肉和内脏。
可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肉,比如鱼、去皮禽肉等。
肾病患者
1.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2.合理分配优质蛋白质(肉、蛋、奶):分散着吃,比如可以早餐吃蛋,午餐吃肉,晚餐吃鱼,加餐喝奶。
3.限制非优质蛋白质(肉皮、蹄筋、明胶)的摄入:如鸡爪、鸡皮、猪蹄等动物类食物少吃或不吃。
肉食更要科学烹调
不宜选择的烹饪法:
煎炸:高温破坏营养素,容易产生致癌物,同时增加油脂摄入量。
烟熏:熏制时,木炭不完全燃烧物苯并芘具有致癌性,会附着在食物上。
腌制:需要高浓度食盐加工,摄入太多盐,增加糖尿病患者高血压、脑卒中等发病风险。
糖醋味、茄汁味菜肴:这类烹饪需要大量白糖,易引起血糖波动。
上浆挂糊法:用面粉或淀粉裹上肉烹调,可以减少营养损失,但增加了碳水摄入,糖友可以去外壳再吃,或者适当减少主食量。(老唐吃肉血糖控制就欠佳,主要就是忽视了食材上浆挂糊这个问题)。
建议选择的烹饪法:
清蒸:比如清蒸鲈鱼、蒸鸡腿。(加入香辛料可以去腥增香,如葱、姜、蒜、香菜、胡椒、花椒、咖喱等)。
水煮:比如煮牛肉、煮鸡块。(放入一些天然带鲜味的蔬菜一起煮,可以增加鲜味,如香菇、笋、丝瓜等)。
少油水炒:比如水炒肉片、水炒虾仁(在锅里少放点油,油热后小火下肉翻炒均匀,倒小半碗水下去开大火炒,水炒干后再加小半碗水,一直重复此过程到肉炒熟即可。一般来说,炒肉丝肉片大概加一到两次水就熟了。)
老唐:原来是这样呀,看来糖友选对肉还要学会科学烹饪,安心吃肉血糖平稳,不过肉类烹调很麻烦,今天教大家几个快速出菜的小妙招。
【15分钟烹饪鱼虾】
购买鲜鱼请店家处理好;虾可以选择开背虾或者虾仁,不用去虾线。
将食材清洗干净后放入大葱和姜,一起上蒸锅10分钟,取出淋上自己喜欢的调料即可。
【30分钟囤好一周肉食】
肉切块,或者直接购买切好的肉,加少量盐煮熟,按每餐食用量分装冷冻,要吃时取出用微波炉充分加热,拌上喜欢的调料吃;也可以煮面条或者蔬菜时加进去,省时省事。
总结
1.按“1122”吃肉法控制分量。
2.肉类优先选择鱼和去皮禽肉,畜肉选择瘦肉。
3.选择清蒸、水煮、少油水炒等健康烹调方法,外出就餐注意隐藏糖。只要做到这三点,放心吃肉不用愁。
文章来源:糖尿病网
作者:唐含蜜
责任排版:糖护士-小宋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