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原则
1、关于痛风、高尿酸血症生活干预治疗原则
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应遵循以下原则:
研究显示,经常饮酒的人群比偶尔饮酒人群,发生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32%;偶尔饮酒人群比几乎不饮酒人群,发生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32%。
肉类、鱼鲜、菌菇、豆制品、调料等,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人群应格外注意,尽量少吃。
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剧烈运动和突然受凉是痛风的主要诱因之一。
肥胖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元素之一,体重越肥胖,发生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风险越高。
饮食和作息不规律的人群,比饮食和作息健康人群,发生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1.6倍。
2、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原则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往往会给痛风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首要的治疗目标就是及时、快速的缓解痛疼。
一般会分为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两方面。
非药物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抬高患肢,避免负重,可以选择冷敷痛疼处。饮食方面,需要严格低嘌呤饮食,多饮水,每天保证2000ml以上。
药物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基本治疗原则:
必须采取药物治疗;
早用药,最好在发病之初的24小时内用药,越早用药越好;
已经使用稳定剂量的降尿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无需暂停降尿酸药物;
不是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原则上不使用降尿酸药物;
首推用药主要为:
第1类: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洛索洛芬,依托考昔等,不可与糖皮质激素联用;
第2类:秋水仙碱,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急性期的用药,可与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联用,肾、肝功能不全者,禁用秋水仙碱,;
第3类: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全身用药,包括肌肉注射,以及局部用药,如关节腔注射,肾功能不全、对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不耐受的患者,可优先选用糖皮质激素。

3、痛风、高尿酸血症降尿酸的治疗原则
尿酸>540μmol/L时
不管是否确诊为痛风,必须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尿酸<360μmol/L;
尿酸>480μmol/L时
出现以下任何一项,也应该开始降尿酸治疗,治疗目标是尿酸<360μmol/L;
(1)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一次;
(2)尿酸性肾结石;
(3)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滤<90ml/min;
(4)高血压;
(5)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
(6)血脂紊乱(高脂血症);
(7)冠心病;
(8)肥胖;
(9)卒中;
(10)心功能不全。
如果痛风性关节炎发作≥2次,或者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且同时合并下列任何一项,只要尿酸高,就开始降尿酸治疗。治疗目标是尿酸<360μmol/L。
(1)年龄<40岁;
(2)有痛风石或者关节腔尿酸盐沉积证据;
(3)尿酸性肾结石;
(4)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滤<90ml/min;
(5)高血压;
(6)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
(7)血脂紊乱(高脂血症);
(8)冠心病;
(9)肥胖;
(10)卒中;
(11)心功能不全。
如果出现痛风石,或者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者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治疗目标是尿酸<300μmol/L;
无论什么情况,尿酸不应该降至180μmol/L;
4、目前临床常见的降尿酸药物
降尿酸类药物主要分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等)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等)。
别嘌醇:
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初始剂量每次50 mg,每日2~3次。2~3周后增至每日200~400 mg,分2~3次服用;严重痛风者每日可用至600 mg。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时禁用。
非布司他:
初始剂量20~40 mg/天,最大剂量80 mg/天。重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30mi/min时慎用。
苯溴马隆:
起始剂量25~50 mg/天,最大剂量100 mg/天,早餐后服用,注意需要大量饮水(2000-3000ml/天),促进尿酸的排泄,避免排泄尿酸过多而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或肾移植患者安全使用。但肾小球滤过率<20ml/min时禁用;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
责任编辑:糖小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