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太瘦未必好!科学增重有技巧
超重的糖友需要控制体重,这有助于改善血糖,但糖友并非越瘦越好,体重过低,会造成免疫力低下,更容易被感染,老年人太瘦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女性或男性糖友太瘦还会影响生育能力,因此,消瘦的糖友需要增加体重。
小贴士:
判断一个人胖还是瘦,采用体质指数。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
► 体重偏轻:
BMI<18.5kg/m^
►体重正常:
18.5kg/m^2≤BMI<24kg/m^2
► 超重:
24kg/m^2≤BMI<28kg/m^2
► 肥胖:
BMI>28kg/m^2
科学增重,不仅仅是多吃
不少消瘦的糖友为了增重,刻意多吃,体重虽然增加了,但血糖也变高了。到底如何增重,才不影响血糖呢?

其实,增重不能光看体重,还要关注体脂率的变化,增重的同时,增加了体脂含量,势必导致血糖受影响。科学增重,增加的是肌肉量,不会导致血糖升高,还会让身体变得更结实。
体重偏轻,先搞清楚自己是哪一型?
BMI是通过身高和体重计算出来的,只能反映体重的整体水平,无法反映体脂分布情况,需要相应的器械评估体脂率。体重偏轻者,有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增重方法不同。

@图片来源 摄图网

类型1:肌肉量正常脂肪少
这种体型的糖友肌肉紧实、线条明显、皮下脂肪层薄,消瘦是由于运动量大,而摄入热量相对不足引起的,增重只需要放宽饮食控制即可。注意以下几点。
1.不必过分追求低脂
比如,可以把低脂奶换成全脂奶,鸡蛋吃整个的不要只吃蛋清,不要吃水煮菜,换成少油炒的等。
2.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1)保证每餐主食摄入量。一般来说,男性每餐主食量(生重)要达到75-100克,女性每餐主食量(生重)要达到50-75克。

2)运动前后建议加餐,可适当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1小碗麦片,或1个小紫薯,或大半根玉米,或1片全麦面包。
3.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
保证粗粮比例在1/3以上,每餐蔬菜量达到半斤,以免摄食增加造成血糖波动过大。

类型2:肌肉脂肪量都少
这种体型的糖友四肢纤细、骨骼突出、力量弱、皮下脂肪层薄,是由于长期热量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加引起的。常见于长期进食过少或消耗性疾病。患有消耗性疾病的糖友需要先治疗疾病,光靠饮食增重效果不佳。
@图片来源 摄图网
小贴士:哪些疾病属于消耗性疾病?
糖尿病本身就属于消耗性疾病,如果血糖一直偏高,摄入的营养物质就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身体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会引起体重下降。

另外,消化系统疾病、甲亢、肿瘤、感染等会引起营养吸收不良或消耗增加,造成身体消瘦。
此外,这类糖友脂肪储备少,肌肉薄弱,且胃肠道功能一般不太好,一次性增加太多热量易引起血糖波动和胃肠不适。因此,热量和运动的增加都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注意以下几点。
1.逐步增加热量
每次在原有饮食的基础上增加5%-10%,同时注意监测血糖,血糖稳定5-7天后再增加一次热量,直到推荐热量。

如热量增加过程中血糖明显升高,需要对降糖药物进行相应调整,具体请咨询专业的临床医生。
2.逐步增加运动
推荐强度较低的运动,每次15-20分钟,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待体力增强后,再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同时还需相应地增加热量摄入,避免体重降低。
3.补充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在增加热量的过程中,通过饮食摄入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不足,推荐服用微量元素、矿物质补充剂,具体请咨询专业的营养医师。

类型3:脂肪正常或偏多肌肉量少
这种体型的糖友肉很松软、力量弱、皮下脂肪层厚,体脂率高,所以又叫做“隐性肥胖”。

@图片来源 摄图网
这类糖友摄入的热量一般是合适或稍偏少的,但由于极少运动,摄入的热量得不到消耗,最终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针对这种类型的“瘦子”,需要做到多运动,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1.多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至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耐力,减少体脂肪。推荐快步走、自行车、羽毛球、乒乓球、慢跑、跳健身操、游泳、慢速跳绳等。

每周两次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重量,强壮骨骼和关节,两次运动需至少间隔48小时。推荐俯卧撑、引体向上,或使用哑铃、水瓶、沙袋、弹力带和健身器械。

刚开始运动时,如过于劳累无法坚持,可以随时停下来休息,缓解后再运动。切记不要过度疲劳,造成肌肉损伤。
2.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不需增加太多热量,但需要保证每餐都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虾等。

另外,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肌肉量和肌力。

温馨提示
对于使用胰岛素、磺脲类等有低血糖风险药物的糖友,运动前、运动后都要检测血糖,运动中不舒服也要检测血糖。血糖低于5.6mmol/L需要加餐,血糖超过16.7mmol/L要停止运动。
运动还可能会造成延迟性低血糖,因此白天如果有运动,睡前一定要测血糖,如果数值低于7mmol/L,需要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比如吃一个水果。
只要是搞清楚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消瘦,选对方法,通过努力都可以恢复健康体重。但是饮食和运动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放松,一旦恢复既往不良的生活习惯,体型也会慢慢回归,一劳永逸是不存在的。
所以,希望各位糖友再接再厉,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变成习惯,更有利于控糖。
作者:唐含蜜
排版:姜小玥
审核:营养师莓子
图片来源:摄图网
MDE-P-202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