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糖化血红蛋白≥6.5%就是糖尿病!真的假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最新指南)即将发布,相比2017版指南,这一版最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更新。
最新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补充诊断标准,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01
旧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2017版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仍采用静脉血浆血糖标准,根据静脉血糖进行诊断,详见下图。
数据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02
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最新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诊断标准,只要这个指标≥6.5%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详见下图。
数据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当HbA1c≥6.5%时,需要考虑糖尿病,对于没有糖尿病典型症状者(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需要改日复查确认。
03
HbA1c纳入诊断标准的意义
HbA1c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反映受检者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随着中国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研究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目前在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医疗机构检测的糖化可以用来诊断糖尿病。因为这个指标不受抽血时间、饮食、运动等外部环境影响,检测时可以任意时间采血,因此让糖尿病的诊断简化了许多。
对于怀疑血糖异常的人群(尤其那些空腹正常而餐后偏高的血糖异常者),如果没有时间去医院进行OGTT的检查,可以添加糖化血红蛋白这项指标,看是否达到6.5%的水平,来快速诊断糖尿病。
04
糖友也要关注HbA1c指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HbA1c可以反映血糖整体控制情况,亦需要定期复查这个指标。
根据《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2020)》,糖护士整理出较为详细的HbA1c控制目标(见下表),供糖友学习、参考。
HbA1c控制目标推荐表
适用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 | 糖化(HbA1c)控制目标推荐值 | |
一般成人患者 | 一般多数成人患者 | <7% |
年轻、病程短、预期寿命长、无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 | <6.5%, 甚至<6% | |
病程较长、已有心血管并发症或心血管疾病风险极高的患者 | 适当放宽至<8% | |
老年患者(≥60岁) | 健康状态良好的老年患者(具有完整的活动和认知状态,自理能力良好,未合并或合并较少的慢性疾病) | <7.5% |
健康中度受损的老年患者(多种慢性并发症,日常活动能力受损,或轻到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 <8.0% | |
健康中度受损的老年患者(需要长期护理,合并多种慢病并发症,日常活动能力差,或中度、重度认知功能障碍) | <9% | |
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患者 | 预期寿命<5年,控制在<9.0%;
| |
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 | 糖尿病病程>15年、既往发生过无感知性低血糖、有严重伴发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较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 | 7.0%-9.0%之间 |
妊娠期高血糖患者 | 孕前确诊糖尿病患者 | 妊娠期高血糖患者不推荐采用HbA1c作为衡量血糖控制状况的指标 备孕期间控制在<6.5%, 接受胰岛素治疗可以放宽至<7%; 空腹和餐后血糖应尽可能接近正常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首次发生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和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患者(妊娠期任何时间被发现且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 空腹血糖<5.3mmol/L; 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 |
数据来源:《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2020)》
05
在家可以检测HbA1c吗?
HbA1c越来越受到重视,糖友可以在家检测HbA1c吗?
由于HbA1c检测要求高,需要专业的仪器化验,在家是无法监测HbA1c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血糖监测数据,预测出糖化值。
以糖护士APP为例,为了帮助糖友更简单、直观地预测自己的HbA1c,通过糖护士APP监测或记录血糖,系统会智能计算出模拟糖化值。
“模拟糖化”功能推出多年,一直备受用户推荐和喜爱。
医院的糖化结果与糖护士APP模拟糖化的
结果对比
当然,“模拟糖化”是根据糖友记录的血糖值计算得出,仅供参考。血糖监测频次越多,也越准。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HbA1c纳入糖尿病补充诊断标准优点有很多,但HbA1c并不能反映实时血糖情况,替代不了糖友日常的血糖监测,所以糖友该测血糖,还是要测血糖。坚持测血糖和HbA1c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